您现在的位置:呼叫中心 > 技术与服务 > 知识中心 > 知识中心
软交换技术的优势
发布时间:2013-10-04 21:10
    与传统电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技术最大程度地消除了传统通信网络构建模式的种种弊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可以真正实现多厂商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由于传统程控电路交换机的技术门槛很高,通常情况下,建设传统通信网络的技术和网络设备是由为数不多的大型交换机制造商以“黑盒子”的方式提供的,它们包揽了传输硬件、控制软件甚至应用业务。这种少数厂商以“垄断”方式提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机制有许多固有的局限性:限制了电信运营商的技术革新;限制了其他厂商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增加了电信运营商网络维护和实施的费用;不利于新业务的快速开发和实施.而在分层的软交换体系中,只要符合标准的设备都可以很快进人网络体系,完全克服了传统网络构建方式所产生的种种弊端,并且在软交换体系结构中,业务、呼叫控制与接人层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通信,各功能部件可以独立发展。运营商能够自由地选择独立于设备供应商的第三方软件开发商,提供更具个性化和竞争力的增值服务,这种模式更加类似于互联网的建设发展方式。概括起来,软交换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与电路交换机相比,性价比高
    软交换采用开放式平台,易于接受革新应用。虽然目前软交换每端口的费用还要高于传统的电路交换机,但由于软交换利用的是通用计算机器件,其性价比每年提高60%-80%,而电路交换机的性能价格比每年提高大约20 %,所以从长远看,与电路交换机相比,软交换在成本方面有更大优势。而且在传统交换网络中,一个设备厂商往往供应软件、硬件和应用等所有的东西,用户被锁定在供应商那里,没有选择的空间,实现和维护的费用也很昂贵。而在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中,用户可以向多个厂商购买各种层次的产品,前提是这些厂商的产品是基于开放标准的.这样,用户可以在每一类产品中选择性价比最好的东西来构建自己的网络。
    (2)实现网络融合,降低运营成本
    目前,通信网络包括固定电话网络、移动电话网络和数据网络,将来还将包括有线电视网络,各网的技术及设施相互独立,使得公共资源无法相互利用,造成比较高的运营成本。随着电信管制的逐步放开,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种各业务网络分离的运营模式是不适应今后竞争环境需要的.
    软交换体系可将PSTN网络、数据网和移动网有机地融合在一个分组网络之上。它采用统一的业务提供、控制及管理平台,使用标准的协议,通过不同功能的网关设备接人各种类型的用户,使原来分立的各网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各用户可以共同享有网络提供的服务。软交换体系还采用了以下技术进而降低了网络运营成本:
    ①采用了统计时分复用技术,根据业务使用分配带宽,不同于电路交换网络(即使用户不通话也占用该带宽),更能节省网络带宽资源的占用,提高网络利用率;
    ②网络设备标准化程度提高,基于公共的传送平台,且采用开放的接口和协议进行互通,使得维护人员数量可以减少,技术培训费用降低;
    ③原来分离的几个网络将使用公共、可管理的宽带分组网作为传送平台,不用分别建立自己的传送网络,多种业务基于统一的承载平台上,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区分服务,保证各种业务服务质量。
    (3)能够快速、灵活地提供各种业务
    现在的电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供令人满意、快捷的服务将是竞争胜利的关键.随着数据网的飞速发展,用户对业务的需求已不局限于语音了,如何快速提供各种宽带多媒体业务是各运营商正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以前的PSTN网络,各种业务的流程及控制均集中于交换机,要增加一种业务需要全网交换机分别修改软件进行升级,工作量非常大,智能网是其用来提供各种语音增值业务的最佳手段。但是智能网在本质上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业务生成及修改仍需依靠厂家,开发周期较长,运营商和用户难以根据需要增加自己的业务特征。
    软交换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供。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使得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从而满足用户不断发展更新的业务需求,也使得网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
    在软交换体系中,所有的业务逻辑及控制都集中在应用服务器上,呼叫的接续和控制由软交换设备进行,使得业务提供是基于可控、可管理的平台;软交换系统处理能力较高,所控用户较多,业务的覆盖面更大,业务优势增强,便于业务的推广;软交换通过标准的API接口连接业务提供平台,运营商以及用户可随时根据市场所需,及时生成或修改业务,使得业务开发更加快速,业务特征更加贴近需求;软交换采用集中用户数据库管理的办法,使得一些广域联网的业务更具吸引力,如广域Centrex、广域虚拟专网(VPN)、移机不改号、广域通用个人通信(UPT)等;软交换系统还可以通过INAP信令直接调用原PSTN智能网业务,使资源不会浪费,网络得以平滑过渡。
    (4)实现业务及用户的综合接入
    目前PSTN用户终端智能低,接入带宽窄,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速度。随着网络和应用的发展,业务需求将朝着宽带多媒体方向发展,运营商的网络必需能够提供各种丰富的、宽带的接入手段才能留住用户。
    软交换体系实现了各种业务及用户的综合接入,如通过接入网关(AG)及集成接入设备(TAD)实现传统电话用户、xDSL用户的各种接入;通过无线网关(WAG)实现无线用户的接入;通过H. 323网关与IP电话网用户进行互通;装载了应用软件的各种PC软终端可通过以太网口享受多媒体业务;使用各种协议(H. 248/H. 323/SIP/MGCP)的智能终端通过软交换可进行多媒体业务互通。软交换体系允许网络内所有客户通过远程接入,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享受一站式服务以及三重播放的优势。
    (5)可实现网络的平滑过渡,持续发展
    PSTN网络与软交换网络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同时共存,NGN不是对PSTN网络资源的淘汰,而是PSTN的自然演进目标。原有的电路交换机将可继续使用到自然寿命终结, POTS用户将通过中继网关接入到软交换体系,实现与软交换体系用户互通。对于PSTN中新增的用户需求,可通过使用接入网关、IAD等设备解决用户的接入,通过使用中继网关设备解决网络中对汇接局及长途局新设需求,并逐步采用软交换设备替代PSTN中已到寿命的设备,最终实现向软交换体系的平滑过渡。
    软交换体系采用分层的结构、标准的接口,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独立的网络构件;构件间采用标准的接口协议,相对独立,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可以相互分离,运营商也可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组合各部分的功能产品来组建网络,实现各种异构网的互通;可通过标准的接口,根据业务需求增加业务服务器及网关设备,适时发展网络规摸。
    作为下一代网络交换核心的软交换,结合了传统的电话网络的可靠性和IP技术的灵活性与有效性的优点,是传统的电路交换网向分组化网络过渡的重要网络概念,这一概念所形成的系列网络产品将对电信网的演进以及利用IP网络提供丰富的业务起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IP技术的引人,新概念和新产品不断出现,现有网络和未来的网络都面对许多机遇、挑战和选择.无论是采用哪种技术和设备,关键是要把握好网络的融合.研究新设备与已有网络的关系、新的网络体系架构,并能实现电路网络向分组网络的无缝过渡。
>>返回<<
聚星源呼叫中心建设专家,十五年呼叫中心系统建设经验,政府和企业值得信赖的呼叫中心供应商。
Copyright 1999 - 2015 广州市聚星源科技有限公司 © FOCUSTAR 呼叫中心 版权所有 粤ICP备1203298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