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是目前电信设施的基础元件。处于电话网网络节点位置的电话交换机,在电话网中完成话路的选路和连接功能,使两个不直接连接的节点实现高效的点到点通信。所谓选路是指交换机的处理机根据被叫用户号码选择输出路由(属于同一局向的话路群);所谓连接是指在交换机处理机的控制下,由接线器完成输入话路与输出话路的连接。可以说,交换机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电信行业的发展。
回顾交换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控制方式上,自动交换机的发展经历了机电制和程控制两个阶段。
早年的机电制自动交换只限于电话一种业务,又可划分为步进制交换机和纵横制交换机两个阶段。步进制电话交换机是最早投人使用的自动电话交换机,它的特点是由用户电话机的拨号脉冲直接控制交换机的接线器动作,属于直接控制方式。随后出现了纵横制交换机,采用机电式公共控制,把控制部分和话路分开。纵横制交换机有许多专用的机键组合集中于交换局,其控制部分是设备全集中和功能全专用的结构,而机电和接口部分大多也是设备集中和功能专用。
其后,机电制交换机过渡至程控制交换机。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模拟程控交换机以及70年代初期推出数字程控交换机以来,程控交换技术迅速发展,程控交换系统不断地进行技术增强和功能增强.技术增强主要是由于微电子和微处理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促进,这使得交换系统的硬件不断更新,进一步缩小体积,降低功耗,提高可靠性和处理能力。功能增强则来自通信网络变革及业务和用户需求的推动,这使得交换系统的性能日益完善,从而可以适应窄带和宽带ISDN,智能网和个人通信的发展。
从控制结构上看,程控交换机包括集中控制、分级分散控制以及全分散式等结构。对于数字交换机而言,集中控制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分级分散控制出现在70年代中期,而全分散控制则在80年代初期推出。简单地说,集中控制就是用中央处理机控制全局的呼叫处理,并执行所有的维护管理功能。集中控制的主要优点是控制结构简单,在充分发挥中央处理机的处理能力方面比较经济,但对小容量局不经济。而且整个系统的处理能力会受到中央处理机的制约。全分散控制的主要特征是中央处理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弱化,各个模块都具有独立的模块处理机,其自主处理能力显著增强.在任何两台模块处理机之间可平等地进行通信。全分散控制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用线性扩充的系统结构经济地适应各种容量的需要,呼叫处理能力强,整个系统阻断的可能性很小,系统结构的开放性和适应性强,然而其机间通信复杂,需要周密地协调整体控制功能和数据管理。分级分散控制的特点则介于两者之间。
显然,技术增强和功能增强都与程控交换系统的控制结构密切相关,技术增强和功能增强促进了控制结构的变化和发展,而控制结构的变化和发展又应当有利于实现技术增强和功能增强。在这种交互影响下,开放性和适应性强的分布式控制结构日趋完善,显示了较强的生命力。